返回 我做导演那些年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第113章 入场(中)[2/2页]

    “故事让人从内心产生斗争,理智做出一种判断,情感做出另一种判断,引导观众自我产生分裂,这才是故事性、戏剧性最高明的境界!”

    当然,那位有着鹅蛋形脑袋,胡茬子好像总是刮不干净的编剧,并不赞成电影频道“夺”走林麦冬的《狩猎》。

    “这个小朋友和我见过的其他创作者都不一样,他身上没有‘时代病,他的本子,可能只有他自己能拍好!”

    那个编剧叫芦苇。

    可惜,编剧在业内的话语权总是最低的,哪怕他是芦苇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电影频道请他来当顾问,只是想通过他知道一部本子好不好,其他意见,并不在征求范围内。

    包括张海芳,也只是需要他对本子的看好。

    就像她曾经说过的,节目部不是她的一言堂,她也需要拉拢别人支持她的观点,她的政策。

    之前电视电影计划在节目部提出的时候,就不是太顺畅,反对者不少,有些人是出于谨慎,有些人的动机就比较耐人寻味了。

    制作中心委员会的领导也有些摇摆。

    计划能通过,准备向上面递交,还是她强压的结果,而在正常的政治活动中,不可能一直用强压的策略。

    那样只会自绝于权力!

    所以电视电影计划流传出去,许多“游击导演”、“游击幕后”跑来接触电影频道,无论是出于什么因素,毋庸置疑的是,一些利益团体产生了。

    那些副主任、总编排,都想在计划启动后“分一杯羹”。

    他们需要项目参与到计划里,而计划从提出到现在,将将一个月时间,大家来不及准备。

    林麦冬的三本剧本“适时”出现,在六公主内部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。

    《我们俩》内定了林麦冬执导,这既是张海芳的合作诚信,也有着它是电视电影计划第一部样板,没人敢争的原因。

    《饥饿站台》过于犀利,大部分人考虑都不敢考虑。

    于是《狩猎》便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,张海芳也顺势把它抛了出去,她的用意其实很简单,《狩猎》大家都想要,那我就拿下来,你们自己争吧!

    这样一来,既可以暂时缓解内部对她联合外人提出计划的“指责”,也可以用来瓦解那些反对她的人。

    整个过程,她没有考虑过林麦冬会不会损失利益,林麦冬想不想执导《狩猎》。

    这是观念问题。

    在她看来,自己力保林麦冬执导《我们俩》,已经给了利益交换,对方应该学会妥协。

    可惜啊!

    对面那个红皮萝卜,北影恶客,让她的打算落空了!喜欢我做导演那些年请大家收藏:

第113章 入场(中)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