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我做导演那些年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第86章 才华的苦恼[2/2页]

    “我真是个好人……”

    林麦冬手抚胸口,为自己的良心感动了下,随后在本子上《我们俩》的名字后面,画一个大大的√。

    这部片子之所以被他从浩如烟海的扒片记忆里拎出来,不是因为它经典到让人难忘。

    而是它真的太适合电视电影这个概念了!

    全片取景就一个四合院,辅以春夏秋冬四季背景,演员也只需要8个人。

    除了国外几个典型的,比如《这个男人来自地球》、《彗星来的那一夜》等影片之外,简直是低成本典范。

    话说,上面提到的两部电影,林麦冬也有考虑过,但最终还是被他放弃了。

    那两部片子的核心是科学畅想,不管承不承认,这个时代的华国观众,是看不懂也没耐心看这种既不文艺,也不刺激的软科幻作品的。

    更何况两部影片的核心思想,也与华国深入人心的文化相差甚远。

    《这个男人来自地球》最直接的卖点,是对西方宗教哲学进行挑战,片子里把耶稣基督设定为长生的凡人,然后以此提出一个探讨——在不显示神迹的情况下,如何自证为神?

    《彗星来的那一夜》更直接,通过平行世界的交错,宣扬人性本恶,其实还是西方宗教哲学里,人生来具有原罪那一套。

    如果只是为了满足拍片的瘾头,或者给自己未来设计一个“烧脑科幻大师”的噱头,林麦冬倒也不介意拍他们。

    可惜,这次和电影频道合作,他得让六公主,还有上面看到自制电视电影的前景——

    换句话说,他准备用自己的片子,给六公主整个计划打个样儿。

    做计划的排头兵,倡导者!

    这样的话,那两部片子只能PASS掉了,不过后面他会写出来,看看是自己拍,还是等成名后,卖给好莱坞的片商。

    至于现在,他是不会考虑的,好莱坞对新人一点都不友好。

    思考着,林麦冬看向第二部。

    《狩猎》

    这是前世一部丹麦电影,讲的是流言杀人的故事,之所以选择它,一方面自然也是因为它成本很小,而且在这个年代拍,也很契合时代背景,既可以用来隐喻人的盲从本性,又可以DISS部分地区还处于封闭愚昧的现状。

    但是因为里面涉及到儿童,林麦冬对它有点迟疑,不清楚会不会触雷,特别是,故事脉络讲儿童说谎,污蔑老师,导致流言杀人,但这个时候,可是真有老师侵害儿童的案件的……

    而且它也是丹麦的真实事例改编,林麦冬想拍的话,还得进行大量本土化工作。

    至于最后一个……

    如果说《狩猎》只是有可能触雷,那么,这个就是一定会触雷!

    夕阳逐渐沉入黄昏的室内,光照有些昏暗,林麦冬打开台灯,一缕光照在笔记本上,最底部,一行还残留墨渍的字迹,反射着点点灯光:

    《饥饿站台》!喜欢我做导演那些年请大家收藏:

第86章 才华的苦恼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