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教历史课,没想到在诸天万界直播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第77章 靖难之役[2/2页]

    魏征听闻此言,微微躬身行礼,回应道:“陛下英明,臣等定当谨遵圣意。”

    与此同时,远在另一边的秦始皇也将目光投向了天幕之上。只见那画面中清晰地展示出了日不落帝国辽阔的领土范围,与之相比,自己的大秦帝国所占有的疆域似乎显得有些狭小。秦始皇凝视着这一切,眉头微皱,陷入了沉思之中……

    “朕不仅要一统六国,还要让我大秦的旗帜飘扬于世界的每一寸土地!”秦始皇嬴政昂首挺胸地站在高台之上,目光如炬,紧紧盯着天幕上那一片片广袤无垠的领土。他心中的豪情壮志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般,炽热而不可阻挡。

    然而,若论及野心与能力,永乐年间的明成祖朱棣亦是当仁不让。此刻,朱棣同样凝视着天幕上方的那些疆土,嘴角微微上扬,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。对于未来将要发生的一切,他已然心知肚明。尤其是郑和下西洋之事,尽管此时尚未启程,但朱棣深知其中蕴含的巨大机遇和潜力,更不用说天幕已经说出来下西洋所带来的一些利益和影响。

    遥想当年,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至海外各国,引得数十个小国纷纷派遣使节前来大明觐见。然而,朱棣心中明白,这种表面上的繁荣不过是短暂的辉煌。如今,当天幕展现出另一种可能——殖民时,朱棣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。

    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果敢的决断力,朱棣坚信,只要充分利用这天幕所提供的信息和指引,大明必将迎来更为灿烂的明天。无论是拓展海外殖民地,还是彻底解决北方边境那些屡屡犯境的鞑靼部落,朱棣都有着十足的把握和信心。

    不过下面的悠然说出的一些事情,让朱棣有点面色大变。

    “这便是我所要讲述的有关海洋之上的部分事情。哦,对了!方才我偶然瞥见了洪武帝提出的那个问题。正好这个时间还比较充裕,而且这件事情我也知道一些,那么接下来就让我来叙说一番永乐大帝的过往历程吧。”悠然缓声言道,其面上似笑非笑,流露出些许难以名状的微妙神情。

    原来啊,她内心深处藏着那么一点儿小小的恶趣味——关于永乐帝朱棣那些深埋已久的隐秘之事,如今即将被公之于众啦。不过呢,悠然心底里倒也存有一份良善之意,她期望通过此番讲述能令对方领悟到一个道理:不管如何,永乐大帝朱棣的丰功伟绩都是无法抹去的;他那卓越非凡的才能更是举世皆知、令人瞩目;况且当初促使他走上这条道路的缘由实则情非得已。只盼望着他可以抛下心中那份执拗与执念,安心地做好真正的自己便足矣,毕竟在悠然眼中,他永远都是那位最为出色的永乐大帝。

    就在此时,身处永乐年间的朱棣正端坐在一把雕花檀木椅上。听闻悠然所言之后,他那张原本波澜不惊的面庞上瞬间闪过各种复杂难辨的神色,时而阴云密布,时而又光芒乍现,但最终所有的情绪皆缓缓沉淀下来,化作一抹坚定不移之色。仿佛无论前方等待着他的将会是何种局面,他都已然做好万全之策,胸有成竹地去应对一切未知的挑战。然而,对于自己往昔所行之事究竟能否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认可和接纳,朱棣的心中却着实没有十足的把握……

    但是他会向他证明自己的能力,证明他最后的选择是错的。

    朱棣静静地凝视着那片辽阔的天幕,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——他迫切地想要知晓自己在后人心目中究竟会被如何评说。

    思绪飘飞间,悠然的声音在天幕上响起:“永乐帝朱棣,是洪武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。他降生于应天府,那时正值战火纷飞、硝烟弥漫之际,朱元璋甚至连瞧上一眼自己刚出生的孩子的时间都没有,便匆匆奔赴前线指挥作战去了。时光荏苒,直至数年之后,当朱元璋即将登上皇位之时,方才想起给自己在渡江后所生的那几个孩子取上名字,其中之一,便是朱棣。”

    接着,悠然继续道来:“自小,朱棣与他的兄弟们便接受着极为严苛的军事训练。毕竟,身处乱世之中,唯有具备过硬的本领方能自保并守护家国。而与此同时,由于朱元璋对文教亦是相当看重,故而朱棣与众兄弟亦有幸得到了正统大儒们的悉心教导,研习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。”

    稍作停顿后,悠然的声音再次传来:“洪武三年,朱元璋大封诸位皇子为王,而朱棣则被册封为燕王。朱元璋深知,元朝之所以走向覆灭,其中一条至关重要的缘由便是君主势单力薄,臣子却权势滔天,以致皇帝得不到藩属势力的有力屏障与协助。正因如此,分封诸王之举旨在令各藩王成为皇帝坚实的守护者,共同维系朱家皇朝千秋万代的统治基业。”

第77章 靖难之役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