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爷爷的江湖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第5章 一个人,一群狼[1/2页]

    山高,路远,风过无痕!

    爷爷一路风餐露宿,匆匆前行,晚上就找一棵大树,爬上树杈,用兽皮裹在身上就睡了。

    途经马鞍山,爷爷站在山脚仔细查看,山上云气缭绕,朦朦胧胧一眼看不到顶,爷爷马不停蹄的走了3天也没翻过这座大山,这马鞍山远离人烟,几天看不到一个人影,山高路陡,常有各种野兽出没,一般的人都很不敢到这样的大山里来。

    一天夜里,夜夜静悄悄的躺在大树上,望着满天繁星,很久没有睡着。夜静得出奇,偶尔听见野兽出没寻食的声音。突然,爷爷心头一惊,安静如水的心神被树下若有若无的声响惊起一丝波澜,肯定是有“野牲口”过来打招呼了。夜深无月,树林里黑乎乎一片,完全看不清周围的情况。

    凝神细听,很长一段时间过去,那声音才渐渐远去。

    随着天色渐渐开亮,可以看见树下厚厚的落叶上有动物踩过的痕迹,但很难辨别出是什么动物踩出来的脚印,环顾四周,已无动静。爷爷没有多管,跳下树来,开始了每日必修的锻炼。

    锻炼结束,神清气爽,精力充沛。爷爷吃了干粮继续赶路,一直到中午都相安无事,昨夜的事情已经抛之脑后。

    再穿过一片树林时,竟然发现有好几双眼睛在远远的盯着自己,爷爷心想:这群畜生居然还不死心,看来他们是不打算放过自己了,凭着经验,爷爷终于可以肯定,有如此锲而不舍的精神的动物,无疑就是狼了,在这无边无际的大山里,一旦被狼群盯上,想要逃脱它们的围猎,几乎没有可能,狼有极快的奔跑速度,还有极强的耐力,更重要的是,它们的协同作战,大大的增强了他们的胜算。

    这群狼非常狡猾,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绝不轻举妄动,所以才一直偷偷的尾随他到现在,它们一直在暗中跟踪目标,寻找最佳的下手时机。它们可以跟踪目标走上百里路,直到目标在长途的赶路中已经疲惫不堪,反应变得迟钝缓慢,警惕渐渐松懈的时候,选择好一个特殊的地势,再相机而动,全力出击,对目标发动进攻,争取付出最小的代价,取得最大的胜利,而下午2点左右,烈日当空,赶路的人恹恹欲睡,正是人容易犯困的时候。

    爷爷四处看看,有些纳闷儿,这里绝不是下手的好地方,那狼群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现身呢?再仔细观察了周围的地势才反应过来,这居然是狼群的一个阴谋。

    爷爷灵机一动,在心中默默的思考对付狼群的策略。他停下了脚步,不再向前走,反而从来路走了回去,大约走出去2公里左右,突然折返回,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狼群刚才出现的地方,继续往前赶路。

    爷爷一直往开阔地带或大树木多的地方走,狼群很难对他形成合围之势,它们眼看爷爷又要走进一片大森林,而只要走进了树林,狼群一出现,爷爷就往树上爬,而爬树不是狼的强项,只能眼睁睁的看到爷爷跑到树上去而无从下手。

    它们想在入林的地方守住去路,迫使爷爷改变行走方向,绕道从右边行进,右边的山坡山上,长满了半腰深的灌木丛,人经过灌木丛根本跑不快,而狼四腿着地刚好可以从灌木下面自由自在的穿行,更重要的是因为灌木丛非常茂盛,狼群隐藏在灌木丛中,把灌木丛林作为掩护,不知不觉的靠近,神出鬼没的对目标进行攻击。目标既无法逃跑也无法反击,无论人怎么踢打,最多把密密麻麻的灌木林打得簌簌作响,狼只需要把身体一缩便可轻松的退回去。

    人的攻击很难对狼群造成伤害,因为视线被阻,随时都有可能从脚下的某个地方神不知鬼不觉地钻出一条狼来,把人咬上一口都不知道,再用上他们掩人耳目的欺骗术,一只狼故意暴露身份,龇着锋利的獠牙,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嚎叫,做出凶狠无比的样子对人发起攻击。实际上这只是为了吸引被攻击目标的注意力,而在相反方向的狼从背后发起偷袭,这才是最致命的袭击。

    选择这种地方还有一种妙处,如果攻不下目标,可以瞬间撤离,四散逃窜,因为人在这种环境中根本跑不快,所以也就追不上它们了。

    都说狼是非常聪明的动物,能有这样的智商和计谋,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。

    爷爷的突然返回,打乱了狼群的计划,他们一下子不知所措,狼毕竟是一种不会说话的动物,他们的行动靠的是一种默契,当这种默契受到干扰,他们要形成一种新的默契,还需要一个过程,有足够的时间,在首领的带领下形成新的默契,爷爷抓住了狼不会轻举妄动的特性,做到了安全的反身而走。

    爷爷当时没选择和狼群正面冲突,因为他不知道狼群的数量有多庞大,这种情况下选择对攻,不管胜败都可能会元气大伤,爷爷不想打没有把握的仗,他不希望自己在和俄国大力士比赛前有任何闪失,他最重要的敌人是俄国大力士而不是这群狼。

    在爷爷返回到狼群出现的地方时,正是狼群最松懈的时候,因为他们猜不到爷爷会再回来,所以他们也不会选择在原地傻傻的等待,他们已经散开,爷爷正是在这个间隙穿过了这片险要之地。

第5章 一个人,一群狼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